中秋月饼的前世今生《酌中志》说:"八月,宫中赏秋海棠、玉簪花。自初一日起,即有卖月饼者,至十五日,家家供奉月饼、瓜果。如有剩月饼,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,至岁暮分用之,曰团圆饼也。据史料记载,早在殷、周时期,江、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“太师饼”,此乃我国月饼的“始祖”。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,引进芝麻、胡桃,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,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,名曰“胡饼”。 唐代,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,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。据说,有一年中秋之夜,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,唐太宗嫌“胡饼”名字不好听,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,心潮澎湃,随口而出“月饼”,从此“月饼”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。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“宫饼”,民间俗称为“小饼”、“月团”。苏东坡有诗云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怡。” 月饼寓意团圆,因月饼为圆,又是合家分吃,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,月饼象征着团圆,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。在中秋之夜,人们喜爱吃饼赏月,共同祈福祖国繁荣昌盛,祈福家人平平安安、生活美满、家庭幸福。中华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。又是一年中秋佳节,愿各位欢聚一堂,举杯同祝,共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,代代相传!
文章分类:
行业动态
|